正版中国古代藏书/李楠/中国商业出版社

  • 正版中国古代藏书/李楠/中国商业出版社
  • 所属分类:
    发货地:泸州
  • 价    格:18
  • 市场价格:
  • 今日价格: 有特价请联系
  • 优惠详情: 剩余数量总共数量
  • 最近热度:
  • 累计热度: 725
  • 综合得分:
  • 信誉得分:
  • 品牌:
  • 货号:5bedbc1c6a99
  • 立刻联系购买联系商家回味书斋

        本商品由回味书斋提供,通过回味书斋完成交易,请放心购物

  • 产品名称: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收藏系列中国古代藏书
  • 是否是套装:否
  • 书名: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收藏系列中国古代藏书
  • 定价:25.00元
  • 出版社名称:中国商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年1月
  • 作者:李楠
  • 开本:122216357:3606716开
  • 书名: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收藏系列中国古代藏书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古代藏书

原价:25

作者:李楠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咨询特价)

ISBN(咨询特价)

字数:

页码:18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标识:鑫

编辑推荐


暂无

内容提要


中国是世界伟大的文明古国,有着极其灿烂的古代文明。古代典籍之多,居于世界之首。研究我国的藏书史是研究我国文化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打开我国文明宝库的一把钥匙,因而有着重要意义。《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收藏系列:中国古代藏书》共分为皇室藏书、官府藏书、书院藏书、寺观藏书、藏书楼藏书、藏书家藏书、名家藏书、民间藏书等类型,内容涵盖了上自秦汉,下至清末官藏、公藏和私藏的历代藏书历史。

目录


第一张聚散两依依——古代藏书文化
第一节人类智慧的结晶——古代书籍源流
简牍时期
缣帛时期
纸书时代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宋代刻书写华章
明清刻书盛况空前
第二节云想衣裳花想容——古籍装帧和形式
书籍的装帧
卷轴装
旋风装
经折装
蝴蝶装
包背装
线装
寺院藏书
藏书印
第四节衣冠如见列仙图——古籍珍本鉴赏
珍本
善本
禁毁本
孤本
秘本
其他版本
第二章但见金匮溢宝气——古代国家藏书
第一节天禄琳琅御之宝——皇室藏书
皇室藏书概述
汉宫兰台藏书
唐宫弘文馆藏书
唐宫集贤院藏书
宋宫秘阁藏书
宋宫太清楼藏书
……
第三章圣贤师友同沾——书院藏书
第四章寺观山寿书也寿——寺观藏书
第五章千秋仰止宫近——古代私家

作者介绍


暂无

文摘


(1)兀代及代以前刻印或抄写的图书。
(2)明代刻印、抄写的图书(版本模糊,流传较多者不在内)。
(3)清代乾隆及乾隆年以前流传较少的印本、抄本。
(4)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政权所印行的图书。
(5)辛亥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或集众说较有系统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
(6)辛亥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及较少见的刻本、抄本。
(7)辛亥前的有名人学者批校、题跋或抄录前人批校而有参考价值的印、抄本。
(8)在印刷上能反映我国印刷技术发展,代表一定时期印刷水平的各种活字本、套印本,或有较精版画的刻本。
(9)明代印谱,清代集古印谱,名家篆刻的钤印本(有特色或有亲笔题记的)。
善本具有“三性”,即书籍应具备较高的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
图书作为标志文明的重要的牌记,与中国古老的文明社会一起发展着。从壁石、钟鼎、竹简、尺牍、缣帛到纸张,无一不向社会传播文明,传递知识。但久经改朝换代、天灾人祸,能保留下的古书少之又少。所以,古书收藏爱好者认清古籍中孤本、善本、珍本的界定是非常有必要的。孤本的概念比较清晰。凡国内藏书只此一部的,未见各家收藏、著录的,一概称为国内孤本。
珍本与善本的界定,历来的版本鉴定学者意见一直各不相同。宋效先先生曾在1987年发表论文指出:“珍本是比较稀见或比较珍贵之本,善本是凡内容有用,流传稀少,校刻精良,具有文物、学术或艺术价值之本。”而李致忠先生则认为:在西方人的观念里和词汇中,“善本”就是珍贵的、值钱的、罕见的传本,这实际上是把“善本”标准提高到了“珍本”的层次了。时代久远、传世孤罕的书籍,自然珍贵。即使是有明显的文字讹脱,也被视为珍贵版本,这在古今中外都有实例可举。本来“珍”并不等于“善”,罕见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是好的,可是谁也不会把珍贵的东西视若无物。这就在实际上把“珍”、“善”合为一流了。
“雪夜闭门读”乃封建时代一些士大夫所谓的“赏心乐事”之一。有多种,主要有因“诲淫”之罪而遭禁的和因政治原因而遭禁的两种。
华夏典籍浩瀚广博,藏书文化亦渊远流长。尽数历代藏家,几无一人不好藏禁、无一人不奉为奇瑰。历朝历代为王者,往往藏于内而禁于外;为臣者,往往求于民而藏于宅;为学者,往往搜于孤秘封于楼阁。如是焚钞禁刊,愈久弥珍。
者,禁毁之书、禁绝之书、焚禁之书是也。纵观历代,执政者皆以‘下朝纲’为绳,合之则刊,逾之则禁。故各朝自有其禁,历代各有其毁。据史记载,中国首起战国,始作俑者即为商鞅。“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然,儒士伏生仍于墙壁间藏有《尚书》。汉代有“挟书律”,但藏书家仍私借官书抄录,不异丢官罢爵。至南宋书坊,始以刻本之小者为巾箱本。巾箱或为士子怀挟之用,或为好之者雪夜玩赏。故嘉定问,遂有奏请禁毁巾箱者。此后,藏家皆视小板巾箱为贵。明代藏家以汲古阁主毛晋为最,其首访,搜求秘籍,为后世藏家艳羡不已。清代乾隆朝,皇帝以编修《四库全书》为名向民间广求善本,所收之书均由其亲自过目,或定为全毁,或定为抽禁者,共计2855种。
我国古代统治者历来奉行文化垄断政策,以维系道德、清净风化为由,冠以“诲淫诲盗”的罪名,对那些“难人大雅”的异编、邪论和淫词小说一律予以禁毁。然“食、色,性也”,正所谓“情难禁,欲难毁”每次焚书坑儒,都会有人冒灭顶之灾挟书犯禁。这些“人间奇品”随即转入地下,或手抄,或私刻,袖手暗递,秘相传阅。明、清之际,此风犹盛。这些私藏于民间的地下出版物是焚书炉上的“超脱之书”,是库里的“漏网之书”。藏者冒杀头充军之险或壁藏,或窑藏,或梁藏,护惜如金。主人视为爱物,甚至视为,轻易绝不示予他人。世人多是只闻其名,难窥其庐山真貌。
三千年之封杀焚毁,三千年之风雨沧桑,与二十五朝历史相伴,与二十五朝文化同行。历代如今或属皇宫秘档,或属馆所孤本,或属私家秘藏,皆有所依矣。
……

媒体推荐


暂无

热门相关信息